中文版 | English

用户名:

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发动员工,集思广益,改善生产条件
发布时间:2009-11-05 10:54:18  发布人:佚名

 

发动员工,集思广益,改善生产条件
                    --------------新振分公司08年回顾
  我们新振分公司的炉子始建于一九九六年,当时对于铁合金发展的趋势完全没有概念,摸着石头过河,建造的炉子都是八百的小炉子,随着行业发展及环保要求我们在原有土建结构基础上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扩建和改造炉台,现在我们最大的炉台实际有功已达到一万二千五,是原来的十五倍。一方面这是我们企业适应环境、勇于拼搏的精神体现;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各炉台基本上都是由小炉子改造而成,受限于土建结构方面的因素致使设备、炉台结构的缺陷特别多,生产操作及劳动条件相对于其它分公司都要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发动员工,集思广益,本着节约成本、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一线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经验总结对部分硬件设施进行局部技改,同时在冶炼技术上进行一些尝试,突破传统理论束缚,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改善生产条件。
一、首先我们先进行硬件设施局部技改
1、              炉前出铁座包技改项目
开厂至今,除了5#、6#炉外我厂其它炉台一直采用座包出铁,其缺陷有:(1)出铁时间被限制,不能根据炉况灵活撑握出铁时机,难于适应原料结构变化。(2)采用座包出铁不稳定,容易出安全事故,特别是阴雨天气时沙子很难烘干容易炸包。(3)炉前回收率稍低,并且产生大量硬渣难于处理。
因此今年我们重点对1#~7#炉的炉前设施进行改造,扩建了副厂房,并创造性的把座包改成坐式盛钢桶。通过努力,现在1#~7#炉的炉前脏乱现象得到改观,炉台出铁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座包出铁产生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最重要的是炉前技改项目同时推进了螺纹钢、吊砣的使用管理,而在这之前一直比较混乱,大量的螺纹钢及吊砣被废弃或是乱堆乱放,增加了物耗成本。炉前场地相对空余后,我们腾出空间由仓库监督回收、机修及时补焊,现在已基本实现螺纹钢、吊砣的回收利用。据不完全统计新振分公司07年每吨产品耗用螺纹钢约为0.006147吨,08年约为0.0040231吨,以每吨螺纹钢平均4000元的价格计算,五万吨产量总计节省成本约40万元。
2、              1#炉电极铜瓦夹持装置技改项目
1#炉是我公司最老的炉子,设备结构落后,特别是电极下放还需要人工操作,非常艰辛,需要耗费工人大量的体力,因此本厂工人均不愿到1#炉工作,但是要改成像其它炉台一样的话,从成本和土建结构来说又不现实,最后我们经过商讨在炉台整体设备大体保留的情况下只改造电极下放夹持装置,这样既能达到机械下放电极的目标,又最大程度的减少设备改造成本。
3、              电极糊吊升装置技改项目
长期以来我厂装加电极糊时均是通过简易的电动滑轮吊升,然后再由人工从高位拉吊完成,其过程非常危险,曾经发生过操作工人失足悬空在十米高空和装载箱掉落砸伤工人的事故。因此我们决定自行设计并充分利用废旧钢材制作吊装车,从根本上解除这一潜在的安全隐患。目前除1#炉外电极糊吊升已基本实现机械吊升,安全隐患大大减少。
4、              焦碳破碎机焦粉出口的改造
原来焦碳破碎时焦粉是自由堆积,需要配备两个人进行清理并装车,我们对此进行了改造,改造后两台破碎机的焦粉出口自行对准料车,无需再专配工人清理,为此我们精减了两个工作岗位,焦碳破碎吨工资从2.5元/吨降至1.5元/吨,但破碎工人月平均工资则由1200元/月升至1400元左右,此项技改项目每月还可为公司减少2000元开支。
二、         其次我们在技术方面的尝试及突破
1、              筑炉与烘炉技术的改进及尝试
针对07年以来不断发生的炉台漏底事件,从08年开始我们不断摸索新的筑炉技术和烘炉方式。经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我们摸出了一套适合本厂的、行之有效的筑炉技术和烘炉方式,首先在筑炉时增加耐火砖与碳砖之间、碳砖与碳砖之间的保护层数量;其次强化电极糊灌注效果;最后改变原来烘炉方式,先用焦碳慢烘,再用电烘。目前从4#、5#、7#炉挖炉结果来看,这些技术经受住了考验。
2、              针对高硅原料的使用研究
从08年开始我公司使用的原料和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原料二氧化硅含量偏高,由此造成冶炼上很大的困难,比如渣量大、容易翻渣,产品硅高、耗电量大,容易腐蚀炉眼口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不断进行调整尝试,虽然最终未能完全解决和克服,但是通过改造炉前工艺缩短冶炼周期、调整炉渣碱度以及渣锰等方式,我们把适应二氧化硅含量的上限从23%提高至28%。
3、              电极维护及管理
由于今年因外部原因停电的次数较多,因此我们在电极维护及管理上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尝试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在频繁停电下维护电极的方法,强调不同炉台电极糊装加的粒度、量度、时间间隔,并强化电极下放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电极下放的时间间隔、长度和即时电流,现在因停电而致使电极硬断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以上这些经验总结从质的方面来讲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厂整体的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但从量的方面来讲它们确实改善了某一环节的生产或是管理环境,体现了一种实效,为将来的质变提供量方面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员工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体现。

Copyright © 2009 版权所有: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综合管理部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86-771-3626576
公司地址: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养利路322号 邮政编码:532300 电子邮件:xinmengnews@163.com